|
太清宝诰,太清宝诰原文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家始祖,即道家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。太上老君者,大道之主宰,万教之宗元,出乎太无之先,起乎无极之源,终乎无终,穷乎无穷者也。重点给大家讲解下道家宝诰太清宝诰,道家太清宝诰原文全经文介绍。 太清是谁? 太清——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家始祖,即道家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。 太上老君者,大道之主宰,万教之宗元,出乎太无之先,起乎无极之源,终乎无终,穷乎无穷者也。 “道”无始无终,无形无名,无边无际,无师无上。“道”者,虚无自然,难名之神,强名曰道,尊称太上。太上为道之祖,体於自然,在乎三清之前,象帝之先。 太上者,万物之所尊,在圣为众圣之尊,在真为万真之先,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,在法界为无上法王,在教为万教之祖。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诸界,传教度人,弘扬道法。 故《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·大道家令戒》曰:“道亦形变,谁能识真?”老子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。著有震古烁今的万经之王《道德经》]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,为国际道家节。一气含三混沌初,太清立教自虚无。谁将周礼东传孔,谁入函关化胡夷。八十一章明道德,百千万亿镇玄都。
什么是宝诰? 宝诰,是赞颂神仙的骈文,一种道家的特定文体。宝诰的平仄韵律十分严谨,以歌咏形式赞美叙述道家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。 宝诰可以清诵、可以讽唱,可视为道家的“赞美诗”、“赞歌”。宝诰首句,皆以“志(至)心皈命礼”为开头,表示虔诚;较后一句多为神仙被封为的名号。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,历劫度人⑵。为皇者师,帝者师,王者师,假名易号⑶。立天之道,地之道,人之道,隐圣显凡⑷。总千二百之官君。包万亿重之梵炁⑸。化行今古,著道德凡五千言⑹。主握阴阳,命雷霆用九五数⑺。大悲大愿,大圣大慈⑻,太上老君,道德天尊⑼。
太清宝诰注释 ⑴太清: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,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。。此引指太上老君。 ⑵随方设教,历劫度人:随方,随便在什么地方。此指到处。设教,即开坛传教。道家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,尊为教主。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,无世不在。因此,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。历劫,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。此指无数此劫。度人,度化世人。因老君为代代化生,故言历劫度人。 ⑶为皇者师,帝者师,王者师,假名易号:皇,黄帝。《太上老君开天经》称:“黄帝之时,老君下为师,号曰广成子。”故言“为皇者师”。《犹龙传》说:自三皇五帝以来,老子改名换号,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。神农时的太成子,轩辕时的广成子,帝尧时的务成子,秦汉时的河上公,都是老子的化生。唐代帝王尊崇道家,奉老子为先祖,立庙祭祀。唐高宗乾封元年(666),封太上老君为“大圣玄元皇帝”。故又称之为帝者师、王者师。假名易号,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。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,甚杳杳冥冥,渺邈久远。开辟之前,复下为帝师,代代不绝,后又化生降世,为王者师。老君为代代化生,无世不在,只不过其名不同,故称假名易号。 ⑷立天之道,地之道,人之道,隐圣显凡:立,建树、成就。天之道,即天道。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。地之道,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。人之道,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。隐圣显凡,指老君隐圣降凡,成就天道、地道和人道,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。 ⑸总千二百之官君。包万亿重之梵炁:总,聚积。官君,官员及君王。老君代代化生,为历代帝王师,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。包,包容。梵炁,大梵之气。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。 ⑹化行今古,著道德凡五千言:《老子铭》称老君“道成仙化,蝉蜕渡世。自羲农以来,世为圣者作师。”故言其化行今古。道德,即《道德经》,全文约五千字,或又称《老子五千言》,为道家之祖经。《吕览·不二篇》谓老子去国西游,函谷关尹喜请为著“上下经”五千言,即此书。该书分上下两卷,八十一章。为韵文哲理诗体,上卷三十七章言“道”,下卷四十四章言“德”。故称“道德凡五千言”。 ⑺主握阴阳,命雷霆用九五数:主握,主持和掌握。阴阳,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,雷霆,指疾雷。九五数,即九五之道。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。认为,金长生在已,旺于酉五数也,墓于丑九数也;水土长生在申,旺于子五数也,墓于辰九数也;木长生在亥,旺于卯五数也,墓于未九数也;火长生在寅,旺于午五数也,墓子戌九数也。壬子为东方之根,丙子为北方之源,甲为雷,庚为霆,甲庚为雷霆之号令,壬为雷霆之局,丙为雷霆之令,子为雷霆之宗。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。 ⑻大悲大愿,大圣大慈:大悲,指悲悯世人。大愿,济度众生的宏愿。大圣,智慧超凡、通真达灵。大慈,慈祥呵护众生。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。 ⑼太上老君,道德天尊:太上老君,道家对老子的尊称。《老子圣母碑》将老子等同于“道”,称其“生于无形之先,起于太初之前”,为先于天地的神灵。东汉时,张陵创立道家后,著《老子想尔注》谓“一(道)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君”,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。道德天尊,为老子的神名。道家较高神“三清”的第三位神。 |